展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内容

财务卷走企业2.18亿老板反获刑,老板你有刑事风险了

据上游新闻报道,自2019年3月到2021年5月期间,江苏某橡胶公司财务经理孙某通过虚构往来款、在建工程、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其它应付款等会计科目,虚列支出,将公司的2.18亿元资金转入35个公司和个人账户。而这些公司和个人账户,与橡胶公司均没有业务往来。后来,涉案公司和个人,又将欠款转入孙某及与孙某有关的账户。2021年5月案发后,包括财务经理孙某在内的全体财务人员离职,其离职时,公司账面资金被卷走仅剩1分钱。

此后,公司老板朱某找到孙某,希望其退还侵占钱款,但孙某只愿意退还她账户上现存的1亿多存款,并表示其余的钱,一部分给员工开了工资,另外7400万是老板朱某答应给她的协助注销老板其他公司的“好处费”。鉴于双方协商不成,公司老板朱某指控孙某侵占公司资产2.18亿元,但他没想到,一向被认为是“自己人”的女财务经理孙某,会保留他虚开发票等犯罪证据并举报。为此双方撕破脸皮相互指控,2021年9月3日,孙某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取保候审;同年10月15日,因涉嫌虚开发票罪,朱某被监视居住。根据一审判决,朱某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这位老板,本想追回自己的钱,结果还招来牢狱之灾;更让老板朱某气人的是,因孙某有立功表现,其仅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

令人意外的是,本案中还有一位税务官员王某被连带落马。原因则是因老板朱某过去非常信任孙某,导致孙某掌握了老板朱某向王某行贿的证据,并以此要挟王某去摆平老板朱某。由于王某未能阻止老板朱某报案,孙某一并举报王某,王某最终获刑14年。

老板财务双双获刑的原因

从这一案件看,这是一个三败俱伤的结局,远远超出了三位当事人的预想。究其原因如下。

一是财务经理孙某的职业道德沦丧是事件爆发的根源。财务人员由于工作习惯养成了谨小慎微的职业特点,很少会干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即便在实践中存在个别纠纷的情况,双方均会考虑自己的职业前景、公司发展等,不至于闹出天大的问题,往往是各退一步海阔天空,从此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很多财务经理就是把银行U盾密码全掌握,也不敢动公司的一分钱。而本案中的财务经理孙某,侵占公司资产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在辞职前还从公司账面转走400万元导致公司账面仅剩1分钱,其职业道德沦丧程度让人触目惊心,真是闻所未闻,刷出职业道德沦丧新高度。这样的人,估计今后到哪里,老板都不敢招用。

二是内部控制缺失是刺激孙某贪欲的内在动力。在本案中,从财务经理孙某能随意将公司资金转入他方账户,且采购经理予以配合、财务全体离职等事实可以看出,这是一起典型的内部控制缺失事件。而在内部控制缺失的背后,则是老板朱某过于信任财务经理孙某,导致其对公司印章,朱某个人印鉴都可以拿到,并对资金出入未做干预所致。可以说,孙某虽然极度贪婪,但如果存在良好的内部控制,也不至于让孙某在可以随意操作中放大其贪欲。贪欲,有时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三是企业合规意识不够是老板入刑的根本原因。本案中孙某提供了两份橡胶公司盖章的合同,一份是公司委托孙某将老板22家公司进行税务注销,注销完毕并取得清税证明,公司支付孙某4400万元。且不论该协议是否真实,什么样的注销能收取如此天价的服务费?橡胶公司为老板的其他公司支付4400万元,难道从未考虑这种支付的不合规性将给橡胶公司带来巨大的税务风险?另一份协议则约定,橡胶公司委托孙某分批代开总价为4200万元的咨询费发票,并支付给孙某共计3000万元的报酬,当从这一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虚开发票。而最终,老板朱某获刑的重要原因也是孙某举报老板虚开普通发票2亿元及向税务官员行贿数百万元。可以说,朱某的合规意识强一些,也不至于出现如此被动局面:财务卷走企业2亿元资金轻判,老板伸冤反判8年。

痛定思痛后的行动计划

一是敬畏法律,识别法律红线。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无论是老板还是管理层,务必对法律保持敬畏之心,对红线尤其不能突破。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且容易引起老板们入刑的常见的法律红线包括:偷税、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等与税收相关的法律红线;走私货物偷逃税收或逃避监管等与海关监管相关的法律红线;集资、贷款、票据和信用证诈骗等与金融诈骗相关的法律红线;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假劣药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等与假冒伪劣相关的法律红线;污染环境、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非法采矿等与破坏环境资源相关的法律红线等。

现实中,企业经营要做到完全合规难度太大,但务必注意要避免触及红线。对于在企业经营中因企业自身的专业能力无法把控是否涉及触碰红线的事项,老板们则可以寻求外部专家予以必要的支持。本案中尤为关注的是,老板对法律没有清晰的认识,误以为搞定某个税务官员就可以保证税务事项万事大吉,殊不知今天的税务管控早已不同于当年,风险推送、税务稽查等权限已经完全独立于主管税务局,绝非搞定个人就能摆平。

二是健全内部控制。如前所述,内部控制缺失是本案中老板入刑的重要诱因。对于内部控制不健全的企业来说,要避免本案中老板的悲惨命运,需要老板们立即行动起来,完善相关内部制度。常见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渠道包括采购制度、财务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制度的建设。其中,财务和采购等与资金高度相关的制度,更要通过合理设计,发挥出应有的监督、制约作用。在制度建设中,尤其要避免部门间互相扯皮,导致制度设计缺乏应有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必要时,可以借助外脑从第三方的公立立场进行相关制度的设计,避免制度执行流于形式,且难于做到内部责任清晰。

三是风险合规审查。风险源于内部控制的缺失,也很大程度源于企业内部对风险的理解和把控与专业角度的认知存在差异。换言之,老板及企业往往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正确的,这就导致企业自身无法准确识别自身的缺陷和风险,由此风险日渐累积,最终被放大到难于纠正或纠正代价过高的程度。

为此,老板或企业要定期通过专业的内部人士或外部机构对企业内部风险开展核查工作。常见的核查方式包括财务和税务合规审查、内部控制实施审查、法律合规审查。通过核查,发现企业自身风险,并依据风险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风险处置方法。

降本增效

在考察本案时,关注点往往是财务的贪婪、老板对风险的漠视,却忽视了企业成本高涨下的利益诉求。可以说,成本居高不下,竞争愈发内卷,企业盈利下降,才是老板们铤而走险的内在动因。只是,本案中的老板未能以合规的方式去降低企业成本,从而导致了无妄之灾。常见的合规成本降低方式包括以下三种。

一是合理的融资模式选择及测算。如通过选择不同的融资模式,再设计不同的测算模型,比较不同融资模式下资金的运用成本(包含融资成本及融资相应的税务成本降低模式),进而优选融资模式。

二是合规的税务筹划安排。老板及企业要多种方式拓展税务筹划思路,在税筹筹划方面要特别注意克服只重当下的错误意识,不能把税务筹划仅着眼于日常运营的筹划,而是应把企业税务筹划扩展到包括但不限于投资、融资、运营、退出等各阶段的筹划。筹划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合规性。互联网时代,老板们易于接触到一些“亮点十足”、“节税效果”惊人的税收筹划,而在专业人士角度,这些方案则是风险重重。为此,需要特别注意,税收筹划一定要在合规的框架上安排,别让税收筹划成为新的税务风险。

三是降本增效: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类型的不同,采取降本增效措施。如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则可以在用工类型、争取特定人员政府补贴享受或税收优惠上下功夫;如对高能耗企业,则可以在降低能耗上下功夫,也可以降低能耗采购成本(如耗电2亿度以上企业可以争取异地购电降低电力成本);对资金密集型企业,则可以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如信托、融资租赁、新型金融工具等),合理设计融资模式,降低资金运用成本等。


作者:志霖律师事务所 作者:段从军
来源:中国会计报、志霖律师事务所 作者:段从军
2023年0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