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方于2月3日召开记者会,介绍香港首宗AI”多人变脸”骗案例,该案例也是迄今损失最大的”变脸”案例。一家英国企业在香港被骗走2亿元港币。
跨国公司被骗两亿港元经过:
1. 骗子搜集了该跨国公司英国高层在YouTube上公开的影像后,再利用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制造,给骗子换上英国高层的面部和声音。
2. 1月中旬,骗子以”英国总部首席财务官”的名义,向香港分公司的财务职员发信息,声称公司要进行一项”机密交易”,邀请香港职员登入网上多人视像会议”开会”。视像会议的画面上有4名至6名英国总部高层人员,包括众人熟悉的英国总部首席财务官,其他高层也”熟口熟面”。
3. 会议期间,该”英国总部首席财务官”要求香港分公司职员简短自我介绍,接着其他高层简短”讨论”公司的交易决策,着”首席财务官”跟进香港分公司汇款事宜。
4. 该”总部首席财务官”透过实时通讯软件向香港分公司财务职员下达转款指示,一星期内分15次,将合共两亿港元存入5个本地银行户口,作为”机密交易”资金。
5. 1月底,香港公司财务职员向公司总部查询时方知受骗。
香港警方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有31843宗科技罪案数,损失50.9亿港元;比较2022年同期上升了53%及72%。2023年损失最大一宗科技罪案涉及电邮骗案,受害人为一间国际资产管理公司,被骗子冒认生意伙伴发电邮要求转胀,于两个月内被骗走7,820万港元。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网络安全组署理高级警司陈纯青表示,利用人工智能”深度伪造”的欺诈手法,与传统诈骗手法其实如出一辙,只是利用不同手段以取得受害人信任进行诈骗,最终目的主要是诱骗受害人将款项转账到骗子指定户口。
他强调,虽然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只要市民时刻保持警惕,养成一个高防骗意识的习惯,对任何社交平台或通讯软件所收到信息,也要有一个查证真伪的意识及必须要有行动,谨记在人工智能”深伪技术”下,网上已经”眼见不一定为实,有图有片亦不一定是真相”。
香港警方为此提出了预防”深度伪造”骗局建议:
1. 要求对方在镜头前做指定动作,留意对方在荧光幕上影像有否变异,以测试是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假冒他人样貌;
2.当对电话或视频上的亲友有怀疑,尝试提问以测试对方身份真伪,例如问该名亲友背景等问题;
3.提高防范意识,切勿轻易提供人脸、指纹等生物辨识数据,以免骗子利用犯案;
4.当亲友及公司职员在视频或录音中提出汇款要求时,要提高警惕,必须致电或从其他渠道一再核实;
5.避免接听陌生视像通话来电,以防骗案或骗子盗取肖像利用来犯案;
6.如有怀疑,可在”防骗视伏器”输入电话号码、社交媒体账号、收款账号等评估风险,或致电18222查询。
文汇报原文链接:https://www.wenweipo.com/a/202402/04/AP65be9db1e4b0ad360070a7e8.html
PDF阅读:深偽高層指令匯款 呃走跨國公司兩億.pdf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