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内容

财报虽“乌龙”警钟需长鸣

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西钢)最近有点火,原因是其年报被发现部分财务数据竟然连错6年。

*ST西钢在致歉公告中解释称,这是由于财务人员工作疏忽,增长率公式中的基数选取错误。经自查核实,除同比变动幅度数据计算错误外,相关年度报告中其他重要数据没有错误,各年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净利润等重要数据未发生变化。

但这一解释却无法打消大家对其信息披露质量的质疑,让投资者直呼“离谱”。“财务数据连错6年”的消息一出,该公司股价连续跌停,两日市值跌去约10亿元。

相较于故意的财务造假,一些“疏忽”导致的财报错误看似无伤大雅,实则隐患不小,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也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如何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

有心之“过”还是无心之“失”

据了解,*ST西钢的主营业务为钢铁生产与销售。然而,从2018年年报开始,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同比变动幅度数据便出现差错。以合结钢收入为例,根据公司披露的2023年年报数据,合结钢收入同比减少106.44%,而根据2022年年报数据计算,应为同比减少51.56%,相差悬殊。类似的差错还出现在其他产品的财务数据上。

在全国高端会计人才邵昂珠看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错误,无外乎两大方面的原因——有心之“过”或无心之“失”。最不可原谅的有心之“过”,明明数据有问题,却要瞒天过海、自作聪明,会构成舞弊与欺诈行为。而对无心之“失”,虽非主观故意、主观恶意,也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该公司连续6年相关数据错误,不管是否主观故意,都暴露出在对外披露方面的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漏洞。”邵昂珠说。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雪也表示,在一个合格的内部控制体系中,沟通与监督的环节必不可少。以财务人员工作失误,将增长率公式基数选取错误作为财务数据报错的理由说服力不强,用“本来是今年的数减去上年的数再除以上年的数,结果公式设置成了除以今年的数”的解释显然不能为人所接受。

“感觉出错是设计的一环”“小学数学没学好”,*ST西钢的财务疏忽更是引发热议。

对于此类声音,李雪认为值得深思。“在此情况下,不得不考虑可能存在主观故意行为,或者抱有侥幸心理瞒报错报财务数据,为了数据美观故意出错或发现错误但不提出,更甚至可能管理层不允许错误被修正,从中牟利而后将财务人员推出‘背锅’。”他说。

上交所对此也给予高度关注,对*ST西钢及其财务总监周泳予以监管警示。的确,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是维护市场信心和投资者信任的关键所在。*ST西钢股价与声誉的暴跌,也是其让股东与投资者心灰意冷的后果之一。

内部监督与外部审计怎会同时失效

如此“低级错误”竟连续六年,不禁让人对公司年报披露审核程序产生质疑。也有人发问,作为上市公司,内部监督与外部审计怎会同时失效?此类错误在年报审计中是否可能被发现?

邵昂珠认为,虽然按照规定,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不涵盖其他信息,也不对其他信息发表任何形式的鉴证结论,但注册会计师仍有责任阅读与考虑其他信息,并对存在重大错报的其他信息进行报告,与治理层沟通该事项并采取适用的措施。

记者了解到,*ST西钢的相关错报来源于年度报告中非财务报表(含附注)及审计报告部分。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这些信息被定义为“其他信息”。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需要获取年度报告中的其他信息,并明确了注册会计师针对其他信息应当执行的程序及应对。

“出现此类问题,还是企业的责任为主,但这也提醒事务所除了要关注财务报表之外,也要注意其他信息及附注。”某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坦言,过去会计师对附注和其他信息的披露责任弱于财务报表,但准则修订后,这两者的责任均有所加强,需要事务所重视。

邵昂珠进一步表示,其他信息中的重大错报也会损害审计报告及已审财务报表的可信性,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职业形象,甚至会对报表使用人造成误导或损失。事务所切不可忽视对其他信息的阅读与应对考虑,应专门制定其他信息的获取与阅读程序,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沟通与报告。

事实上,财务报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务必要尽职尽责。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仔细核对财务报表各项财务数据的年初数、期末数以及合计数等。

在李雪看来,如果对数据比较敏感,审计人员是有可能发现年度报告在同比变动幅度数据中的差错的。因此,虽然主要责任不在事务所,但其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是否做到勤勉尽责,还有待商榷。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学会打破舒适圈非常重要,一次没问题不代表次次都没问题,如果审计人员能够始终保持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可能能够尽早发现问题。”

以“有心之举”避免“无心之失”

*ST西钢的财报“乌龙”无疑为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

“这提醒上市公司不能轻视任何财务数据,应当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李雪认为,上市公司应当完善企业内部员工的定期培训和考核,提升人员专业能力,确保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经济业务的复杂化,财务人员能够胜任相应的财务工作。同时,上市公司内部监管部门要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核对,对公司内部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防范,并不断完善其公司管理制度,保障公司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的合理性、财务数据出具的可靠性。

邵昂珠也提到,年度报告里面信息量大、牵涉领域广,上市公司必须严肃认真对待。

“随着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一份年度报告动辄一两百页甚至更多。这要求上市公司履职尽责,切实落实分头编制、统筹核对、逐级审核批准等程序,牢固树立防止虚假信息与披露的底线意识。”邵昂珠表示,上市公司的年报需经过编报人、证券事务代表、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法定代表人、独立董事、监事、董事会等环节的审核,每一个环节的人员都要切实履职尽责,每一环节都应加大责任心,避免错误和疏漏的出现。

对于如何提高上市公司数据准确度和透明度,李雪认为可从加强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加强外部审计三方面入手。

他表示,公司应依据相关会计准则和法规,认真编制财务报表,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出现低级的专业错误。对年度报告、中期报告等定期披露的财务报表认真审视并及时公布重要财务信息。

在内部控制体系方面,应制定清晰的财务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做到资产核算、财务报告、内部审计等环节的完整和准确,从而有效防范财务舞弊和失误。

同时,公司在不同年度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多方面审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此外,要及时公布审计结果,接受社会监督,以增加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信任度。

邵昂珠则认为,监管机关要继续加大问责力度,坚决打击恶意披露行为。通过技术手段,尽快推动年度报告的标准化、信息化工作,财务报表与审计报告中的数据要与其他信息中的数据形成强制交叉比对和校验。


作者:中国会计报本报记者 高歌
来源:中国会计报2024-04-19
2024年0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