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内容

洞悉审计陷阱 只需看部电影

日前,中国会计学会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印发通知,准备举办会计与审计案例师资培训,其中的案例电影教学引起关注。

上课之前,先看电影。

这是案例电影教学的特点。该教学模式在国外培训项目中已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量身定制的电影教学

作为案例教学的两部电影分别是《上市疑云》和《审计陷阱》。从片名便可得知,这是专门为企业财务团队、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相关专业人员定制的培训影片。

两部影片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于2018年从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英国)(简称ICAEW)引进的会计与审计案例电影。这两个教学案例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及企业IPO过程中的常见疑难点、风险点为背景精心制作的,讲述主要人物在面临一系列困境时如何做出正确抉择。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博导李颖琦同时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资深会员(非执业)、ICAEW特许会计师,她简单描述了这两部电影的内容。

《审计陷阱》主要讲述了一个雷达系统制造商两年中发生的故事,呈现了真实的商业活动,涵盖网络信息安全、IT审计、采购舞弊、商业贿赂、高管团队薪酬设计、审计师独立性等真实的业务场景。该片的核心价值强调,在困境中寻找“捷径”,审计师有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问题。

《上市疑云》讲述的是一家家族企业的成员对于公司的未来战略存在分歧,CEO希望通过上市解决争端。但因为上市时间紧迫,公司、审计师和税务咨询机构等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该片较好地还原了公司上市过程中碰到税务合规、海外投资环境保护、高管激励等问题,以及创始股东在失去公司控制权时的挣扎、独立董事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难点和问题等。影片展现了审计师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强调了保持职业怀疑、勇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宋德亮表示:“影片引出很多主题可以讨论,从对专家的依赖到税务规划中的保密性和客户对风险的态度,包括风险评估、客户期望管理、专业怀疑、咨询以及有效的审计领导、监督和控制等。”

这两部电影得以成为教学案例,李颖琦认为有四个原因。

一是专业权威与实践应用性。ICAEW作为全球最具权威性的专业会计机构之一,确保了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电影通过模拟真实的商业环境,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二是国际视野与文化多样性。这两部电影展现不同文化和法律背景下的会计审计实践,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三是创新体验与高质量制作。作为由专业团队制作的高质量电影,结合创新的教学方法,学习者的兴趣与参与度得以有效激发,有助于提升学习体验和效果。

四是持续专业发展与实践技能提升。通过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ICAEW的教学电影提供了一个创新和有效的持续专业发展(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简称CPD)机会,帮助会计审计从业者保持专业知识更新,加强解决复杂问题和风险预判的实践技能。

创新教学方式

案例电影教学,是一次教学的创新,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界限,给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平台。

李颖琦说:“教学电影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情和角色,结合实际的财务和审计热点问题,能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

首先,教育创新生动体验。电影作为教学媒介,为传统会计和审计教育带来创新,使学习体验更生动,更具吸引力。其次,情境模拟终身学习,提供接近真实商业环境的情境模拟,帮助学习者在模拟的复杂商业场景中理解和应用会计审计准则,从而为财务专业人士提供持续教育和专业发展的机会,确保他们具备应对未来挑战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在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方面表现突出,通过复杂商业场景决策中常见的两难选择再现,强调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促进学员深入思考。

学生接受度高,课堂生动有趣,教学效果良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电影案例教学展示了鲜明的特征。

首当其冲的是极强的互动性,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制作专业,电影由专业导演和演员制作,保证了教学材料的质量和专业性,使学习体验更加真实和引人入胜。

“此外,电影中的复杂情节和角色关系提供了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的机会,有效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李颖琦表示,“不仅如此,视频案例模式的教学内容丰富,电影通过集中的情节和冲突,深入探讨会计审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如职业道德、公司治理、信息安全、税务合规等,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推动实践应用,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帮助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宋德亮认为,在电影案例教学过程中,讨论专业问题并进行扩展,举一反三,一部电影相当于很多个案例。如《上市疑云》,影片中的“无形资产减值”一个知识点,可以扩展到会计准则专题。

提升教学质量

电影好看,但教学课程开发难度很大。“不能将课堂变成单纯的观影感受。”宋德亮说。

“案例电影教学”是“视频案例教学”的形式之一。与其他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老师在使用视频案例教学时有鲜明的特点。

李颖琦认为,差别主要体现在五方面。

一是备课重点差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可能更侧重于准备理论概念、公式、案例分析等教学内容;而在视频案例教学中,老师需要对视频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准备引导讨论的问题,以及明确如何将视频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二是教学材料差异。传统课程通常使用教科书、讲义、PPT等静态材料;视频案例教学使用动态的视频材料,需要考虑视频播放的技术和环境。

三是互动方式差异。传统课程的互动可能限于问答、小组讨论等;视频案例教学可以利用视频内容激发更深层次的互动,如角色扮演、模拟决策等。

四是教学节奏把控差异。传统课程更便于控制教学节奏和内容的深入,而视频案例教学需要老师根据视频的播放和随后的讨论来调整教学节奏。

五是评估方法差异。传统课程更为侧重于书面考试或作业,视频案例教学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角色扮演的表现等。

差别固然存在,但两者依旧有相同之处。

无论传统教学还是视频案例教学,老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围绕该目标设计课程。知识传递相同,老师需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有效传递知识给学生。此外,课程评估和教学反馈相同。老师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以确保教学效果。同时,需要收集学生反馈,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对学生的关心,以便持续改进教学方法。

李颖琦补充说:“在使用视频案例教学时,老师的角色可能更多地转变为引导者和协调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因此,一方面,需要准备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反思,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将视频中的情景与其实际经验联系拓展;另一方面,老师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并做好特殊情况的预案,以确保视频播放和相关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作者: 中国会计报 刘海玲
来源: 中国会计报2024年07月12日10版
2024年0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