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收支站上新起点
2011年,全区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圆满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各项财政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为自治区“十二五”良好开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全区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初步统计,2011年,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2264.1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2.2%,比2010年增加525.9亿元,增长30.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58.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6.5%,比2010年增加288.9亿元,增长27%;上划中央税收905.2亿元,比2010年增加237亿元,增长35.5%。
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985.6亿元,增长30.9%,占全区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5%;非税收入373.3亿元,增长17.7%,占27.5%。
2011年,全区地方财政支出2989.5亿元,比2010年增加716亿元,增长31.5%。
201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22亿元,比2010年增加214.7亿元,增长35.4%;政府性基金支出707.3亿元,比2010年增加195.7亿元,增长38.3%。
二、财政收支特点
1、全区地方财政收支站上新起点。地方财政总收入跃上2000亿元大关,达到2264.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300亿,达到1358.9亿元;地方财政支出接近3000亿元,达到2989.5亿元。
2、盟市财政收入构建新格局。“金三角”地区继续领跑,鄂尔多斯市拉动作用明显,地方财政总收入接近800亿元,达到796.5亿元,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双引擎,地方财政总收入双双接近300亿元,分别达到295.5亿元和285.2亿元;东部盟市财政收入迈向均衡,东五盟市中,呼伦贝尔市继通辽市、赤峰市后,地方财政总收入站上100亿元台阶,达到114.4亿元,锡林郭勒盟财政总收入接近百亿,收入达到96.4亿元。
3、旗县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东胜区和准格尔旗财政总收入迈上200亿元台阶,分别达到223.7亿元和220.1亿元,其中,东胜区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0.8亿元,成为自治区首个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的旗县区。伊金霍洛旗达到183.3亿元,赛罕区60.4亿元,鄂托克旗跨上50亿元台阶,达到51亿元。全区101个旗县中,地方财政总收入超过10亿元的旗县达到45个,超20亿元的旗县达到24个,分别较上年增加6个。
三、财政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2011年,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富民强区”的总体要求,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牧政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一是支持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迈出新步伐。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向非资源型企业倾斜,加快推进矿业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绿色矿业,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大力支持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加大对交通、物流等共公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交通运输支出28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2.6亿元,增长134.3%。
二是强农惠牧富农富牧工作取得新进展。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全面落实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土地整理,深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嘎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工作,农牧林水、粮油事务等项支出45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2.4亿元,增长33.2%。
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牧区养老保险试点,支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重点事业支出10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7亿元,增长28.9%。
四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新突破。提高对农牧民、城乡低保对象、企业退休人员和优抚对象等群众的补助水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5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8亿元,增长30.7%,人均补贴标准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8%;调增企业职工养老金月人均22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以就业促增收,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等就业政策的财政补贴,不断提高城镇就业率,增加农牧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能力,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