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区首张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在国际蒙医医院上线,标志着我区跨入医疗收费票据电子化时代。
自全国财政电子票据改革推进以来,自治区财政厅始终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协调各方,统筹推进。在财政部关于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全国一张网”的规划下,把财政电子票据应用与流转同步作为改革“重中之重”,借助区块链技术优势,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信息共享和运用机制,实现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从生成、传送、存储到报销入账的操作有痕、过程可溯、结果可查的生态闭环,同步做到监管上的可追溯、防篡改和防造假。此次医疗电子票据平台的上线,是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烦”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行“少聚集”、“少接触”,“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成果,是持续在群众看病流程上做“减法”、在就医体验上做“加法”的重要体现。
今年7月,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卫健委、医保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通知》,加快推进我区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两个第一”,即在国际蒙医医院开出自治区第一张医疗电子票据,第一次实现区块链电子票据在医疗票据领域的应用,是对我区建设互联网医疗的有力赋能和持续发力。
近几年,全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迅速,医院就诊量日趋增加。医疗就诊过程中存在排队挂号缴费、医疗报销、票据保管、核销与监管等问题。医疗电子票据的改革工作对不断提升财政公众服务水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是最大化便利社会公众。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的应用可以降低因人员聚集、接触导致疫情扩散可能性,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可以更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切实提升了群众就医便捷度和体验度。二是创新医院票据管理模式。切实优化医院在票据管理各个环节的流程,减少票据装订、存档、保管等成本,大大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方便实现医疗电子票据社会化流转。三是有效优化营商环境。“开票即收票”打通了医疗机构上下游数据,使得获票、用票更加简便。对医疗机构,可以实现全程无需人工干预的效果,减轻窗口服务压力,有效加强医院内控管理,更好满足医院“互联网医疗”发展新需求。对报销单位,提供更安全可信的共享渠道,实现开票单位-报销单位-财政部门入账信息的实时同步,有效简化各层级业务办理手续,最终降低医疗机构及各方票据应用单位的运行成本。
下一阶段,自治区财政将会同各相关部门于2022年6月底前,全面推进医疗电子票据改革,实现旗(县、区)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票据全覆盖。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70号